第245章 人红是非多 村红麻烦多_乡村之巨变
趣书网 > 乡村之巨变 > 第245章 人红是非多 村红麻烦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5章 人红是非多 村红麻烦多

  童四平正在办公室接电话。

  看到陈扬,童四平示意,让他坐下稍等。

  陈扬坐下。

  过了一会,童四平撂下电话,“扬,你知道我要调走了?”

  陈扬点点头,“昨天晚上听村干部说的。童叔,恭喜你。”

  童四平瞅着陈扬笑了,“可我听你的口气,好像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嘛。”

  陈扬直接说出心里话,“你调走了,以后我和我家有事,就没人帮忙了。”

  “傻话。”童四平伸手,在陈扬的脑袋上划拉了一下,“现在的你,没人敢轻易的欺负你。退一万步讲,即使真有人欺负你,我也能出面帮你。”

  “童叔,谢谢你。”

  “再说了,你家有电话,咱们随时可以沟通嘛。”

  陈扬知道童四平很忙,所以起身告辞。

  走到门口,陈扬停下来问,“童叔,我可以去看你吗?”

  童四平走过来,小声笑道:“你要不来看我,我会骂你的。”

  陈扬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

  路上,陈扬被一辆手拉车挡住。

  手拉车上,堆满了旧纸箱旧纸板,高达至少两米。

  宽度更是夸张,纸箱挂出去,总宽度几乎相当于三辆手拉车。

  从公社所在地南塘街到陈家村,就这么一条路,能走拖拉机,俗称拖拉机路。

  拖拉机路的宽度,大约等于三辆手拉车宽度的和。

  手拉车在前面晃悠,陈扬过不去了,只好从自行车上下来。

  “喂,前面的哥们,停一停让我过去行不?”

  “哈哈,是陈扬吧?”

  陈扬听出来了,是一个村的人,专收废品的蔡善贵。

  这位也是陈家村的奇葩,一个独立特行的家伙。

  “扬,帮我推一把,前面转弯处,咱俩坐下歇会。”

  陈扬放下自行车,帮着蔡善贵推车。

  拖拉机路有个特点,隔一段路,会有一个较宽的地方,便于车多时方便交换车。

  转弯处,有个两倍于拖拉机路的地方。

  蔡善贵把手拉车停好,就地而坐。

  陈扬折回去,把自行车骑回来。

  “扬,来来,坐下抽根烟。”

  陈扬停好自行车,一边蹲下,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掏烟。

  蔡善贵递来的烟,是一包一毛八的雄狮。

  陈扬掏出的烟,是五毛一包的精装红利群。

  “哈哈……好烟,好烟,今天我也享受一回。”

  蔡善贵收回自己的烟,接过陈扬的烟,点上火后,闭上眼睛吸了几口,大声赞好。

  蔡善贵有外号,“保长”,或“保长公”,陈扬不知道,他的这个外号从何而来。

  蔡善贵二十几岁,还没结婚,去年才从部队退伍。

  退伍回来后,蔡善贵就干上收废品这个行当,还乐此不疲。

  蔡善贵也是党员,但这次两委选举,他的名字连提都没人提及。

  有一件事,陈扬很是好奇。

  “保长,你真到过南疆前线吗?”

  蔡善贵笑着反问,“你说呢?”

  “你应该去过。我记得七九年那会,县武装部的人去了你家。”

  蔡善贵点点头,“我所在的部队,是到了南疆前线,但后来接到命令,并没有参战。”

  这个话题没有深入。

  “保长,你收废品,生意好不好,利润高不高?”

  蔡善贵笑道:“实话实说,收废品是最低等的活,很少有人愿意干。但是,利润率却是很高很高的。”

  “噢,难怪你愿意干。”

  “扬,收废品这活,需要放下架子,不要面子。你做不到,所以我不怕让你知道。”

  陈扬点头承认,“不错,我干不了。”

  蔡善贵拍拍陈扬的大腿,笑道:“所以,你我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你是赚大钱的,我是赚小钱的。”

  “呵呵……今天不正是走在一条道上吗?”

  “偶尔一回么。”

  “呵呵,他娘的,你三天两头去我家收废纸箱,那还是偶尔吗?”

  陈扬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骑上自行车走了。

  其实,这个蔡善贵,也是陈扬佩服的人。

  这年头,放得下面子的人不多。

  放下面子,不怕嘲笑,勇敢的去收废品,这样的人一定很有能耐。

  陈扬也有自己的事业。

  借钱给别人,从中收取利息,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高档的职业。

  不知不觉,陈扬的放贷规模,从几千块扩大到三万块左右。

  即使只收一分半的利息,每年也有五六千块的收入,比二弟的肥皂厂的收入还多一倍。

  所以陈扬的日子过得滋润。

  整个陈家村,有两个半人在干这个行当。

  一个陈扬,一个童老贵,还有半个就是陈玉花。

  陈玉花的放贷规模不大,也就一二千块,她又低调,做得不显山不露水,村里大半人不知道。

  陈扬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向他开口,哪怕是第一次,哪怕对方很穷,陈扬从不拒绝。

  现在已经发展到周边几个村,只要有本村人担保,陈扬也不拒绝。

  童老贵的要求比较严格,只借本村人,不理外村人,比较小心,也比较谨慎。

  陈玉花最小心,她特挑人,宁缺母滥,只要她认为你还不起,她绝对不会松口。

  就这三人,他们的资金,带动了陈家村的发展。

  在陈蔡公社及其周边,陈家村的经济活动发展得最好,全村至少四分之三的家庭有活干。

  说句真话,关于温饱问题,在一九八二年,在陈家村,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不过,人红是非多,村红麻烦多。

  有人把陈家村的发展向上做了汇报。

  上面重视,派人下来做调查总结。

  一方面,是要把陈家村树为典型。

  另一方面,是要把陈家村的经验推广到全县各地。

  公社新来的书记,也急着想出成绩,陈家村的冒头,正好给他创造了机会。

  一下子,陈家村来了不少客人。

  这一折腾不要紧,把问题和麻烦给折腾出来了。

  一个工作组,总共六个人。

  县里三个,区里两个,公社一个。

  公社的一个,不是别人,正是宣传干事陈仁军。

  这天下班后,陈仁军回家,吃了晩饭就来找陈扬。

  “扬哥,有好事,有天大的好事。”

  “谁有天大的好事?”

  “不是你,是咱村,是咱村有天大的好事……总之,要总结出咱们村为什么发展这么活跃。”

  陈扬听罢,不是高兴,反而眉头皱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shu9.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