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曦园之恋_重燃2003
趣书网 > 重燃2003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曦园之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七十五章 曦园之恋

  重燃2003正文卷第二百七十五章曦园之恋陈向明认为,卿云提出来的第一个神操作,‘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没任何问题。

  放在锦城,现阶段就是大力发展周边的乡镇,这也是锦城上下一体多年一直延续的共识。

  现在的分歧,只是到底是:城和乡分别建设,还是乡变卫星城,或者锦城不断的向外扩大去吞并乡镇。

  所有人在这方面拿不定主意而已。

  这小子这一点上面是没私货的,结合材料,他的意思是城乡分别建设,也就是守住乡村的农业定位,再直白一点就是守住耕地红线,不拿置换耕地来糊弄人。

  不置换耕地,其实是不利于秦家这种农业集团的。

  因为这实际上压缩了秦家‘土地兼并’的空间。

  不置换,以散、小农田为主的农村,哪里来得了可以机械化大生产的整块土地?

  所以,卿云提出的第一个神操作,让陈向明心里更高看了他一眼。

  但从第二个所谓的神操作开始,卿云在讲述的时候,就是源源不断的掺杂他自个儿的私货了。

  ‘产业兴城,产城一体’,这个产,就是炎黄集团的产吧!

  如果炎黄集团真能做到这一点,倒也不是不行。

  但教育育人……

  陈向明和王志纲很熟悉,王志纲拯救碧桂源,便是靠着私立学校拉动房地产销售。

  这小子是准备在锦城大搞私立教育了。

  优质的学校,会造就优质的学区。

  优质的学区,自然房子不会愁卖的。

  想到这里,陈向明有的时候也挺佩服那些地产商的,这一招,是打在了家长的命门上了。

  在此基础上,第四个也就顺理成章了,归纳起来,就是发展商业地产。

  卖房子的利润对企业来说只是一时的,而一铺传三代的商业地产可以经营好几十年。

  确实好算计!

  卿云也是嘿嘿笑着,不过很是坦然的说着,“第三个和第四个,不算私货,我不会做这个。

  我要做的教育是职业教育,是为我的产业服务的。商业地产,陈叔你放心,我这辈子都不会碰。”

  陈向明点了点头,“继续说,你不是说六个神操作吗?还有什么?”

  “第五,说到了商业,就不得不提支付方式。

  北宋时期,地球上的人类,都在用贝壳、银两或铜板作为货币,如果要买头牛,那么就要背一头牛那么重的货币。

  ‘太瓜了!’当时在锦城当高官的张咏,每天都在吐槽这些笨重的货币,在他吐槽到60岁的时候,灵光一现,以‘融合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思路,完成了华国第五大发明,也就是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

  纸币最大的缺点就是怕造假,于是,张咏又增加了一项骚操作—在交子上面加以官印,相当于现在的二维码和防伪码。

  这种又潮又快捷的支付方式,让锦城人买买买的意愿空前加强,甚至还让商品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溢价,正如苏辙曾所记录‘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继唐代之后,锦城商业再次进入繁荣期。

  交子在系数境内的流通,还直接衍生了交子铺,这一世界银行的鼻祖,以及交子街——这一世界第金融CBD的雏形。

  交子除了让商品经济、税收、商人收入连续几年翻番,更带动了印刷产业、造纸产业、长途贸易的又一波春天。

  交子、官方二维码、交子铺、交子街的出现,本质上,不只是支付方式的转变,更是成体系、革命性的的金融创新,如果用今天的官话来说,就是: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典型。

  这个操作,叫做‘要素变革,金融创新’。”

  “第六,唐宋时期,诗人是有很多流派的,豪放派、婉约派、现实派、浪漫派,但无论哪一派,都达成了一个的共识:去锦城,爱锦城。

  这个现象,又被称为:‘自古词客皆入蜀’。

  热情好客的锦城官员们,也都为这些来蓉人才,安排了人才驿站和人才公寓,比如杜甫的草堂,李白的青莲巷、薛涛的万里桥、陆游的西园里。

  杜甫来了锦城,十万+的爆款作品天天都有,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从来不愁。

  李白来锦城,创作的‘九天开出一锦城’广告语流传至今。

  薛涛到了锦城,遇上了一生最辉煌的创作时期,也因为卖薛涛笺,实现了财务自由。

  陆游来锦城,四处吃吃喝喝,写诗的状态也是一等一的好。

  这个现象,也被称‘入蜀词客多成功’。

  对人才的包容,接纳,并为他们赋能,让他们成功,是锦城最擅长的事情。

  到了明末清初,历经30多次战乱后,整个西蜀只剩下几万人,锦城山河秀丽,却人迹罕至,甚是可惜,西蜀官员纷纷感慨:‘18世纪最重要是什么?是人才!’

  于是,清代的‘新锦城人引进计划’开始,政府政策密集出台,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并送户口,送土地,所谓‘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省府还把人口迁移与地方考核挂钩,当然根据锦城一城独大的原理,大部分移民都都选择了锦城。

  百万新移民,成为了锦城重塑与再发展的新血液,为锦城再创200年多的稳定与繁荣。”

  说到这里,卿云微微一笑,“这个操作,叫‘蓉漂计划,人才引入’。”

  听到这里,陈向明心思豁然开朗,“这第六个,是不是就是你所说的‘人和’?”

  不待卿云回答,他自己摇了摇头,“只是,和清代时期的政策诱导人来锦城不同,我们现在需要的做的是全方位吸引人才!”

  话音刚落,他又嘶了一声,疑惑的问着,“这就是为什么伱最开始问我王志纲的原因?”

  卿云点了点头,“陈叔,你看,其实这个和王志纲为万可设计的‘造城’的发展策略相不相似?”

  陈向明微微颔首却又摇了摇头,“相似,但你的高度更高。”

  说罢,他定定的望着卿云,“我回去写一份城市规划建议报告,到时候你帮我把把关。”

  此言一出,他老婆段丽琴、闺女陈悦顿时惊掉了下巴一般,目瞪口呆的望着他。

  卿云慌忙摇着手,表示他这个小子何德何能可以帮一个老城建把关,“陈叔,还是我来写,写完后您来审阅吧。”

  陈向明闻言当即嗤笑出声,“滚!你写?你小子私货太多!你写这就不是锦城的报告了,而是你们炎黄城的规划报告了。

  年纪轻轻的,鬼心眼挺多的哈!”

  陈悦抿着嘴在一边笑着,笑得很是淑女范儿。

  在我爸面前耍心眼?

  呵呵!

  你怕是不知道,我爸可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

  不过就在她的笑声中,陈向明却拍了拍卿云的肩膀,一脸和蔼的说着,“我写,才是对你更好的。”

  陈悦的笑声戛然而止,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的老父。

  看了一眼女儿那诧异的模样,陈向明洒脱的笑了笑,对着卿云说道,“我这辈子只有一个女儿,我也希望你们炎黄集团能够在锦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我能多看看我闺女。

  所以,这方面,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会支持你的。”

  此话一出,旁边的陈悦满脸绯红的叫了一声长长的‘爸’。

  卿云敏锐的抓住了‘利益’这个词语,虽然陈向明说的情真意切,但里面的私货,他也听明白了。

  这个未来的便宜老丈人……好吧,之一,看来其实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其实,也挺好的!

  “陈叔,您放心,炎黄集团生于锦城,也会长于锦城,随着锦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为锦城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本来也是卿云自己原本的战略,鬼大爷才会放弃这个十四五明确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总枢纽的战略要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shu9.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