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安龙寨对峙,谨慎的李元昊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趣书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二百零二章 安龙寨对峙,谨慎的李元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二章 安龙寨对峙,谨慎的李元昊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二百零二章安龙寨对峙,谨慎的李元昊下午申时末酉时初,太阳还未下山。

  夕阳透过薄薄的秋云,洒落在大地上,映衬得西方天际有一片绚烂的火烧云彩。

  七月初秋,塞北整个世界都仿佛是那种枯黄颜色,天气变冷,草木在风中摇晃,天空也是橘黄色的,唯有云朵边缘的晚霞还闪烁着紫色的光。

  安龙塞北面,清水河畔道路极为宽阔,道路尽头密密麻麻无数骑兵蜂拥而至。此地是西夏通往延州的咽喉之处,扼守两条通道。

  一条通道就是顺着清水,也就是后世延河往西北方向。另外一条则直接往正北方向,有一条小路能到西夏龙州。

  只不过这条道路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军通行,所以李元昊要想追击叛徒,自然要走正道速度更快。

  而由于清水西岸临丘陵山峦,主要道路在东岸,东岸如今被范仲淹设置了安龙寨,位置是在后世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如一道天堑般横在了道路中间,拦腰截断。

  此刻寨墙外夏贼如海啸般涌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寨墙上的宋军紧张地看向寨外,各类弓箭、火器一应俱全,投石车准备就绪,一桶桶手榴弹放在脚边。

  将士们静静地蹲伏在寨墙后面,远处的西夏贼人越来越近,范仲淹站在寨墙上远眺北方,几乎是在对方靠近三百丈左右,他就高呼:“上弦!”

  这个弦并非指弓弩,而是指八牛床弩。

  汉代一丈是2.31米,到了宋代就变成了3.33米,三百丈左右就是一千米,这个距离正好已经是八牛弩的攻击范围。

  就看到寨墙上放着二十多张大弩,弩身长三米有余,以两正一反总计三张弓弩叠加,光拉动时,弓弦能够拉动的距离就能达到155厘米,产生的推力可以让射程轻松达到一千米开外!

  但这床弩威力是大,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上弦非常困难。史料记载,需要三十名士兵通过拉动绞轴才能拉开,并且那长三尺五寸、粗五寸的铁箭威力是大,可准头也一般。

  在没有瞄准镜的时代,这玩意儿操作又不像狙击枪那么方便,移动瞄准十分不易。所以除非是对付那种大规模军团,根本不需要瞄准,否则想要狙杀敌人还是很困难。

  历史上唯一一次狙杀敌方大将的记录,就是澶州之战时,辽军攻城,守城士兵张瑰吓了一跳,慌忙间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结果刚好命中了辽国大将萧挞凛,算是直接促成了澶渊之盟的诞生。

  不过想狙杀敌人不现实,但李元昊这次是带大军过来,八牛弩的威力还是能够得到体现。只是基本上还是威慑意义更大,以西夏骑兵的速度,射不两次敌人就能杀到城下了。

  但显然李元昊远眺安龙寨上方寨墙,见到那寨墙上伸出锋利的巨箭箭头,在夕阳照射下,反射着诡异的白光,依旧让他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威胁感。

  他既然想入侵宋国,就不可能不知道宋军寨墙上的守寨器械。想到萧挞凛据说四分五裂的惨状,李元昊还是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双方就隔着三百丈外对峙。

  两边看对方其实都只是密密麻麻的黑点,军旗在风中招展,一时间竟然僵住。

  范仲淹好整以暇地看着寨外,双手背在身后,神色悠闲。

  山遇惟亮叛逃对于西夏的打击非常大,如果李元昊没有把他抓回来杀死的话,不管是对他的威信还是对西夏内部稳定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反正急的不是他。

  片刻后,李元昊果然派出一名骑士,疾驰到了寨下,对上面喊道:“你们主事人在哪里?”

  “这厮倒有胆色,竟然敢过来送死?相公,容我射杀了他!”

  旁边一名银甲小将对范仲淹说道。

  小将正是麟府路都巡检使折继闵,虽然只是中下级正七品军官,但继承父亲勇猛,还是相当骁勇善战。

  范仲淹摆摆手道:“不急,你去问问他什么事,若是问起山遇惟亮的事,你就说没见过这人。”

  “是。”

  折继闵便探出头,看着下方喝道:“哪来的蓝搀子贼厮鸟,叫伱爷做甚?”

  下面的骑士也不意外,军队士兵粗野惯了,可不是贵族或者士大夫,讲究个文质彬彬,大宋和夏国边境常有小规模冲突,双方开口骂人也是常态。

  他喝道:“我家大王让你们把山遇惟亮交出来!”

  “滚。”

  折继闵呵斥道:“你爷没听说过这个人。”

  “大胆!”

  骑士喝道:“山遇惟亮那个叛贼分明是逃入了宋境,被你们藏起来了。”

  折继闵直接弯弓搭箭,然后猛地一箭射出去,正中那骑士身前三尺之地,呵斥道:“你爷说没见过就没见过,再敢废话,要你狗命。”

  “嗡嗡嗡嗡嗡嗡!~~~”

  骑士看着前方箭头插入地面三寸,箭尾羽翼晃动发出脆鸣声音,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若是方才这箭射向他的喉咙或者脸部,以这力道,怕是能直接贯穿。

  见此情形,骑士也不敢继续纠缠,调转马头就回去了。

  片刻后他来到李元昊身前,将对方的态度复述了一遍,随后说道:“大王,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就是想包庇那叛贼!”

  李元昊脸色很难看。

  他慢了一步。

  历史上山遇惟亮没有追上,却被郭劝和李渭把人给绑了,直接送还给他,让他捡了个便宜。

  如今范仲淹过来了,可不会给他这个漏子捡。

  所以虽然李元昊不知道历史上他轻松抓住了山遇惟亮,但至少现在,他已经能够感觉到宋军的难缠。

  想到这里,再看看远方寨墙上严正以待的宋军士兵,李元昊深思熟虑后,决定先谈谈,看能不能在谈判桌上,将山遇惟亮给要回来。

  “对方主将是谁?”

  “城头是范字大旗,想来是范仲淹。”

  “去,告诉范仲淹,我愿退军二百丈,身边只留下三十甲士,希望他能够同样带三十甲士过来,到两军阵前,亲自与我交谈。”

  李元昊吩咐那骑士回去再说话。

  其实两军阵前,两名主将几乎是不可能在阵前相会,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王朗,也不可能会实现。

  毕竟兵不厌诈,双方会面离得近,万一对方准备了弓弩手埋伏,把主将杀了,岂不是完蛋。

  但李元昊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是他知道八牛弩射程远,所以还是没想以身犯险,他的军队退出二百丈,他自己则在安龙寨外三百丈左右位置,想来应该十分安全。

  二是他自诩勇猛,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行军打仗,亲临战场杀敌的次数不计其数,根本没有什么惧意。

  三是即便范仲淹答应出来也无妨,双方在阵中间,距离远一点呐喊,有亲卫举着盾牌,不用担心敌人放冷箭,他却可以试探性地看能不能抓住范仲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shu9.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