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当令安南改朝换代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趣书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三百零五章 当令安南改朝换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五章 当令安南改朝换代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零五章当令安南改朝换代兵贵神速。

  狄青认为面临突如其来的进攻,郭盛溢不会不求援。

  所以他猜到敌人的援军很有可能在来的路上。

  如果宋军不追击的话,那么李朝溃军就可能与援军兵合一处,退守升龙。

  虽然狄青并不认为敌人对方退守升龙就能抵挡得住他们的攻势,但若是能野外直接把李朝灭了,又何乐而不为?

  毕竟,以后大宋还需要在升龙对红河三角洲进行统治,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用大炮把升龙填平。

  郭盛溢大军从谅山古道败退,完全没时间入凉州城,身后的宋军如附骨之疽,时刻尾随。

  他不得不跟着撤退的大部队一起往南逃,经过一天一夜的亡命逃跑,他们总算是到了红河三角洲的门户——支棱关。

  此时碰巧李佛玛也亲自带着援军抵达了支棱关。

  支棱关自古以来就是越朝的重要关隘,比谅山关还要重要,因为它的地形比谅山古道还要险要,并且过了此关就是红河三角洲,素有越朝首府升龙屏障之称。

  便见左右两侧山岭高耸入云,崇山峻岭当中云雾缭绕,下方草木极为旺盛,林木森然。道路似乎被天神用巨斧,劈开了一条恐怖沟壑。

  最夸张的是地势,支棱关隘位于小山坡上方,若想破关,就必须要向上仰冲。关上只需要准备要弓弩,无人能破。

  历史上明军曾在此关被越军击败,这是中华王朝最后一次失去直属越南,越南从此独立。

  由此可见这里易守难攻之势。

  关隘上李佛玛昨夜在支棱关休整一夜,正准备继续前往谅州增援郭盛溢。

  便在他准备下令三军清晨起来生火做饭,吃了饭后继续出发的时候,几名溃散而逃的越军斥候飞一般地抵达了关内。

  “什么?”

  关中李佛玛营帐内,得知消息的李佛玛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万万没想到郭盛溢败了,而且败得这么惨。

  五六万大军,顷刻间崩溃。

  更恐怖的是,宋军甚至都没有与他们短兵相接,直接在十余里外,就能击溃他们的营寨。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李佛玛满脸震惊,然后焦急问道:“宋军到底是用的什么东西?”

  “陛下,我等也不知道,只知道那山上忽然发出巨响,接着有黑球从天而降,随后在营中四处爆炸,很多人被炸得四分五裂。”

  斥候脸上依旧带着惊恐的表情,他们跑了很久,连觉都不敢睡,只要闭眼就能想起昨日的惨状。

  那噩梦般的爆炸声音,那恐怖的硝烟尘土,以及战友们的尸骸。

  充斥在他们的脑海里,已化作可怖梦魇。

  “火器,定是火器。”

  越朝枢密使黎奉晓皱起眉头道:“据北人商贾说,宋国就是用这火器击败的西夏和辽国。”

  “火器有如此大的威力?”

  中书侍郎廖嘉真道:“以前宋人的火器跟烟花爆竹一般,绝不可能撼动关隘。”

  “兴许他们造出威力更大的火器了,不然你如何解释?”

  黎奉晓争辩道。

  左参知政事黎再严道:“陛下,现在不是管宋军是否有火器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该想想怎么办?”

  李佛玛顿时迟疑了起来。

  他此番亲自出征,留下太子李日尊、太保陶处中、右参知政事李征显等人监国,自己率领大军来援,为的是把宋军阻拦在谅山关外。

  现在的问题是谅州已经失守,再继续前军没有意义。那么如今他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守支棱关,二是退守升龙。

  然而这两个选择都极为被动,面临跟郭盛溢一样的局面,被动挨打。他们在关上和城里,人家在外面架起火器,对他们实行轰炸,那结局依旧是死路一条。

  所以好像这守哪里都一个结果。

  李佛玛不由得面露愁色,把情况跟大家说了一下,末了又道:“如今已到大越生死存亡之际,朕不想做亡国之君,诸位也不愿做亡国之臣,还请务必死战。”

  “陛下放心,臣等必定死战。”

  众人连忙应下。

  接着金吾卫大臣梁茂才说道:“陛下,臣觉得只能死守支棱关。”

  “梁卿快说说缘由。”

  李佛玛连忙说道。

  梁茂才说道:“其一,支棱关地势险峻,死守还有一线生机。若是退回升龙,城外一片坦途,宋军只需要在城外用投石车把那可以爆炸的黑球扔进城里,城中必定死伤惨重。”

  “嗯。”

  李佛玛微微点头,交趾实在是太偏远,信息也不发达,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那是宋军的火炮,还以为是投石车之类的东西。

  梁茂才又道:“其二,宋军兵马强盛,装备精良,我等不可与他们在城外鏖战,且又有火器为依仗,守城肯定是我们吃亏。若是守住支棱关就不一样,这里地势险要,正适合伏击。”

  “可是郭太尉不也是驻守地势险要的关隘,却被宋人击破了吗?”

  有人提出异议。

  “不一样。”

  梁茂才摇摇头道:“郭盛溢败在不知变通,只知道把守关隘,却不知道应局势而变,任由宋人摆布,我们何不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

  众人顿时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就有不少人明悟。

  是了。

  如果宋人是依靠投石车把黑球扔进关中爆炸的,那说明宋人本来就行动不便,机动性非常差。

  郭盛溢自己傻乎乎地以为守在关中就行,给宋军充足的组装投石车时间。

  正如探马回报的那样。

  宋军明明在关外驻扎了五六天,为上山清扫林木以及运送组装投石车做准备,他却一点都没有动静。

  虽然这里面最大的原因还是郭盛溢不知道宋军有如此利器,想要稳扎稳打一点,凭借着险要关隘与宋军周旋,不愿意放弃地利去关外与敌人鏖战的缘故。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郭盛溢不知道变动,不明白在敌人准备阶段,至少也该派一支军队出去骚扰一下,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而他们在看破这一点之后,自然就有了办法,他们大越李朝并非毫无胜算。

  越军士兵最擅长的就是山林蛰伏。

  如果在宋军准备阶段,他们从两侧山林里忽然冲杀出去,不给敌人远程释放黑球的机会,直接跟对方近身交战,是不是能够取得胜利呢?

  想到这里,大家顿时大悟,有人说道:“不错,宋军依仗的不过是火器之利,若我们设伏,必然让他们溃败。”

  “这两侧山林茂密,我们的人藏匿期间,他们根本找不到,一旦开战,忽然杀出,宋军猝不及防之下,来不及组装投石车,肯定要为我军击溃。”

  “只是目前还是需要收拢前方太尉的溃卒,免得关隘遭到冲击才是。”

  “嗯,那就如此。”

  听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话,李佛玛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达了两个命令:“死守支棱关,再遣人出去,收拢溃卒。”

  “是!”

  众人立即听令行事。

  当下越军便不再出关驰援郭盛溢,而是继续占据关隘。

  等到中午时分,陆陆续续就有大量越军溃卒向着支棱关跑来,被李佛玛派出去的人给收拢回关内。

  而且外围也已经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宋军,不过并非狄青的火器军,而是少数民族部队。

  现在的追击形势是这样的,狄青的火器军在中间,广西的厢军在末尾,少数民族的队伍冲在最前面,他们斩获的溃卒最多,达一两千人之众。

  没办法。

  西南那交通道路可以说是一言难尽,狄青的火炮那纯粹都不是马车拉来的,很多时候炮管都要靠人力硬生生抬着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shu9.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