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行事诡谲,各方准备!(求月票_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趣书网 >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147章 行事诡谲,各方准备!(求月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7章 行事诡谲,各方准备!(求月票

  第147章行事诡谲,各方准备!(求月票)

  屏幕前,张伟暂时松开了对张旺川的操作。

  只是静静地思索着些什么。

  内心深处,某一份计划正在被逐渐完善。

  却实能够听到。

  一旁的喇叭,开始逐渐传出嘈杂的声音。

  悉悉索索的。

  脚步声,夹杂着窃窃私语。

  时不时还有几句低声的问候。

  张伟转头看向屏幕。

  屏幕中,一个个官员的身影已经是出现在了视线中。

  车马身侧,也有不少马车依次停下。

  似乎是见到了含有独特的张家标志的车马。

  不少人面露敬畏,亦是有不少人凑上前。

  无论张家之于朝臣的态度如何。

  还是有不少人想巴结张家的。

  张伟一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态度依旧是不咸不淡。

  话说,他张家之于朝臣,从来都只是以井水不犯河水为主。

  既不特意交好,也不特意交恶。

  总而言之。

  张家,从始至终,奉行的都是与朝臣互不影响。

  坚决不去触碰拉帮结派的边线。

  不只是张伟不希望张家掺和太多朝堂之事。

  更是张家需要表达出一个态度,一个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的清廉的态度。

  否则,陛下凭什么信任你?

  凭什么让你张家发展?

  当然。

  眼下,张家身为主战派的主导者。

  至少明面上,张家,还是需要跟一部分朝臣搞好关系的。

  就比如眼前这个有些手足无措的王恢。

  “王行令,走吧,今日吾等共同上朝。依照我之所想,有王行令手中的信件,有如此巧妙的安排,陛下势必能答应我等的提议!”

  张伟操纵着张旺川自信满满地开口道。

  当然,这个安排,是经过张伟改编之后的。

  莫名的。

  原本有些焦躁的王恢逐渐平静了下来。

  甚至对于周边的一些异样的目光,他都不再关注。

  只是,脑海中思索着张伟的“安排”。

  说实话,一直以来,王恢都是身为一个较为古板、不近人情的朝臣。

  他与其他朝臣的相处方式,甚至比张家还要“与世隔绝”。

  对外,他的态度无比强硬,尤其是与匈奴交涉,堪称妙语连珠,经常怼得匈奴哑口无言。

  对内,他更是一副清廉守旧的姿态。

  从他很少与朝臣交往就看得出来。

  之前,张伟诚挚地邀请他上马车。

  但凡是一般的朝臣,早就顺势屁颠屁颠地凑上来。

  毕竟,张家这棵大树,可不是想攀上就能够攀上的。

  也只有王恢,再三犹豫。

  犹豫什么?

  犹豫的是影响,不只是对他自己的声誉,亦是对张家的声誉。

  如此,足可看出王恢之人。

  值得交好。

  眼下,在张伟的一番安抚或者说是劝慰之下。

  尤其是张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计划中的弊病。

  甚至是,间接性的帮他躲开了一场弥天大祸患。

  感恩的同时,王恢对于张伟亦是更为信任。

  至于张家。

  至于张家家主张旺川,王恢是无比的敬佩。

  并且,尽管张家势大,但从不仗势欺人。

  王恢自恃。

  要是自己的家族有如此地位。

  内部的混乱就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还有就是,张家,貌似也如他一般。

  从不结党营私,从来都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汉、忠于天下社稷。

  这更增添了几分好感。

  再者。

  身为主战派,他们先天性的就是立场统一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

  一个战壕的人。

  还救过你的命。

  此时,王恢放下了最后一丝戒备。

  “张尚书,您放心,我王恢无论如何,势必不会拖您的后腿。朝堂上,您只需畅所欲言,我必然是无条件支持,即便是计划不是那么成熟,再等一段时间也,我等也是等得起。如今,我等一定要想出一道万全之策,方可对匈奴动手。”

  “毕竟,此事关乎我大汉天下,关乎我大汉之国运!”

  听着身后王恢的慷慨激昂

  出奇的,张伟并没有感觉到不奈。

  身为一个现代人。

  其实,张伟对古人的很多的言语、做法都是嗤之以鼻的。

  但。

  王恢表达出来的忠诚,他的赤胆忠心,却是让张伟无比的敬佩。

  一个外交官,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时,态度强硬。

  并且,面对朝内势力强大的反对派,据理力争。

  即便是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也要陈述利弊。

  他是真正为大汉着想。

  尽管,汉武帝刘彻才是最终主导一切的根本。

  但,王恢作为这个出头鸟,从头到尾都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抛砖引玉的角色。

  或许,很多人只看到了计划的失败,看到了王恢的黯然落幕。

  但,张伟却是看到了更多的难能可贵之处。

  如此忠臣。

  张家该出手。

  “王行令,还请放心,朝堂之上,一切有我。”

  张伟自信满满。

  一边说着。

  顺着人流,眼前的宫门已然在望。

  张伟与王恢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身为大汉的尚书令,张伟自然是站在队伍的最靠前几列。

  身边之人,无不是身兼要职。

  经过时。

  张伟淡淡地与几位交好的朝臣点了点头。

  眼神一扫而过。

  似乎是交流了什么。

  但又悄无声息。

  只有屏幕前的张伟清楚。

  之前刘彻的到来和交流。

  他张家已经是再起布局。

  至少,这一次的朝会,即便是没有王恢的消息。

  他张伟亦是会发难。

  无论如何。

  眼下的时机,至少在张伟眼中,已经是再好不过。

  大汉取信于匈奴。

  双方关系飞速上升。

  更兼匈奴内部有人里应外合。

  如此……

  思索间。

  张伟走到队伍左侧的前列。

  “家主。”

  身前传来了张旺景的身影。

  张伟凑上前,压低声音。

  “旺景,眼下,万事俱备,东风已达!我已经联系好了其他主战派的朝臣,今日朝会,还需要伱主动提议,其他的交给我就好。”

  面前的张旺景郑重点头。

  “家主放心。”

  仅仅是三句话的交流。

  足够透出张家子弟相互之间的信任。

  要知道,如此大事。

  仅仅是提议,就有可能让张家承担极大的压力。

  可以预想,张旺景但凡提出这句话,他张家但凡是旧事重提。

  在朝堂上,势必会成为投降派的众矢之的。

  话又说回来,为何主战派一致推选他张家担任头领?

  除开张家与刘彻的关系,也就是张家在朝内的影响力足够,也只有张家敢于做这个出头鸟。

  身为与皇室颇为亲厚的家族,也只有他们在聆听圣意之后,敢于提出如此的决策。

  朝堂上的投降派可不是吃素的。

  张伟自己就感受过这铺天盖地一般的压力。

  也就只有他们张家有能力能承担得住。

  其实,原本历史上的这一份角色是由王恢当仁不让的。

  但,这也是他在朝堂上多次据理力争,并且拿出了无可争辩的理由,才勉强通过。

  然而,

  通过上一次的朝会。

  张家已经是四处联合了多个主战派提议。

  甚至连刘彻都颇为动心。

  之所以失败,差的只是一股东风,只是一个能够说服他人的理由。

  只差临门一脚。

  不少朝臣亦是见到了成功的曙光。

  故而,张家担任主任派,当仁不让。

  当然。

  不少投降派亦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张家势大。

  主战派逐渐起势。

  之前的成功,是有着侥幸的因素的。

  他们能够一次压下张家,压下这一群主战派。

  但是,两次呢?三次呢?

  当张家亦或是这群主战派真正有了充足的理由呢?

  到时候,他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张家?

  他们能有把握能够说服刘彻吗?

  答案是否定的。

  眼下的投降派,无非就是强撑。

  尽管在朝堂上依旧占据着不小的势力。

  但。

  大汉,说到底是刘彻的大汉。

  天下,说到底都是由刘彻一言而决的天下。

  眼下,刘彻愿意聆听朝臣的意思,是给他们面子。

  眼下,投降派能够占据上风,是因为他们还缺乏一个完美的契机。

  而经过长达两年的苦心经营和忍辱负重,张家,终于迎来了这么一份关键的契机!

  王恢的信件,只能说是给张伟提供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思路。、

  也将会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思绪甩出脑后。

  张伟等人在几个公公的引领下,依次向着朝堂内走去。

  鸦雀无声。

  只有沙沙的脚步。

  张伟跟在身后,亦步亦趋。

  时不时看向面前不远的张旺景。

  小声地将大致的计划给张旺景描述了一遍。

  信任是一回事。

  但,眼下他张家必须攥紧拳头,必须众志成城。

  必须是能够齐心合力,才能在朝堂上发难。

  故而,张望景身为大汉的宰相,了解他们的计划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旺景……就在刚才参加朝会以前,王恢又找到我,给了我一封信件……尽管我们没有办法保证匈奴一定能踏进包围圈,但是,我张家完全可以为此寄加上一层保险,极大地增加此机会的成功率……如此,我想,我等的谋划完全可以成功!”

  “有如此谋划打底,加之我大汉国力蒸蒸日上,即便是拖入持久战,我亦是有必胜的决心……”

  越是向后听。

  屏幕前的张伟越是能清晰地感觉到张旺景流露出的激动。

  甚至是……

  一股莫名的,如释重负的感觉。

  其实,这段时间,张家身为朝堂主战派的领导者,亦是承担了不少压力的。

  投降派毫不掩饰地针对,还有自己内部某些主战派的若有若无的压力。

  都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铺天盖地的压来。

  能够成为主战派,在座的朝臣,无一不是希望对匈奴立即开战的。

  他们可不像张伟一般运筹帷幄,愿意为了一个机会有耐心的等待。

  某些火爆性子的朝臣早就是迫不及待了。

  而之所以选择张家,无非就是张家有能力、有实力能够带领他们。

  但,我们相信你。

  你张家也得做出点行动来。

  这迟迟没有反应算什么?

  甚至,这一没反应,直接就是绵延了将近两年之久。

  在这期间。

  张家不仅一句话不说。

  反倒是在刘彻的示意下开始准备互市,开始与匈奴加深交易。

  这群朝臣哪里看得到边关的发展,哪里亲身体会过张家做出的诸多布局。

  再者。

  张家在匈奴联系阏氏等一众大事,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几乎算得上是大汉的最高机密。

  莫说是这群高官厚禄之人不了解,这天底下,就只有刘彻、他张家,最多再加上个董仲舒,能够知晓事情的大概。

  如此,放置在一众朝臣眼中的,就是张家的不作为乃至于对匈奴的纵容、包庇。

  似乎是转眼间就从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变成了投降派。

  不用说。

  张伟承担了很多。

  张家亦是承担了很多。

  当然。

  一直以来,张家都是旗帜鲜明地表示要与匈奴一战,这才是他们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的根基。

  只是,眼下大汉的朝堂,越发的焦躁,不少主战派已经是逐渐压制不住内心的火气。

  大汉与匈奴的交易,每多一天,在这群朝臣眼中,他们大汉的损失就会多一分。

  以身饲虎这个形容词其实还是很贴切的。

  他们可看不出张家的不得已的苦衷。

  实际上,张家所做的这一切,在他们眼中就是赤裸裸的叛国!

  只是,张家的影响力毕竟还是太大了。

  只是,刘彻依旧是对张家圣恩眷顾。

  再有就是,张家一直秉承着主战的姿态,朝堂之上,对匈奴的限制也是多有发言。

  如此,这才暂时让他们压抑住了火气。

  然而,

  火山,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

  朝堂越是平静,张伟越是感觉到,朝堂私下的火药味是越来越浓。

  矛盾始终都集中在匈奴一事上。

  投降派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是最不希望战火绵延到大汉、绵延到他们头上的。

  战争,只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

  而只有平静,才能够让他们发展。

  有这样的认知,他们自然是会不遗余力地去阻止。

  至于主战派,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每个人都是积攒了不少的火气。

  尤其是匈奴一事。

  不少人已经是憋了一肚子火。

  本来说好的与之一战,此时却陷落在与匈奴交易上。

  张家,莫不是真的叛变了?

  ……

  Ps:跪求推荐票,跪求月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shu9.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